在最后一部分,我认为歌手和演奏者可能有冲突的记谱利益。自然默认(更常被称为“完全意外记谱”)可能优于现行的调号默认,适合初学者和中级演奏者。但调号默认可能优于自然默认,适合视唱。由于这些冲突的利益,目前尚不清楚哪种记谱习惯应占主导地位。幸运的是,关于数字乐谱的持续革命意味着我们不必非此即彼。借用Deion Sanders曾在必胜客广告中对Jerry Jones说的话,我们可以“两个都要”。
数字音乐和数字音乐应用程序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随着屏幕音乐的出现,印刷经济变得不那么重要。在林肯中心室内乐系列中,大多数演奏者现在都用iPad演奏,只需轻触脚踏板按钮即可轻松翻页。人工智能正迅速使翻页变得过时。我的“终极吉他”iPhone应用程序,曾让我轻松破解数千首歌曲,现在有一个选项,可以听我弹奏并自动切换到下一个和弦。
数字音乐应用程序可以让所谓的千花齐放。像LilyPond和MuseScore这样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选择完全随机化的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调号默认设置。
我并不指望自然默认符号在初学者器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毕竟,传统难以轻易改变。几乎所有老师都是用调号符号学习的,很可能会坚持他们所熟悉的方式。
出于类似的原因,从打字机到电脑的转变并没有导致从QWERTY键盘到Dvorak或Colemak布局的显著变化——尽管只需一点努力,人们就可以将键盘设置改为不同的配置。
再者,可能让自然默认设置占据优势会更容易。虽然QWERTY打字员很难使用Dvorak键盘,但对于习惯了自然默认调号的钢琴老师来说,演奏用自然默认调号写的歌曲并不困难。
音乐应用程序还可以通过允许用户将调性转调到具有更少意外符号的调性,从而有力地应对全意外符号记谱法的最大缺点——视觉混乱。对于调性音乐,这通常是无意外符号的C大调(或其相对小调A小调)。转调到C大调的歌曲只会在超出“do-re-mi”音阶的异国音符旁显示升降号。我可以想象一个应用功能,允许用户将一首曲子转调到需要最少意外符号的调性。突然间,像我这样的演奏者就不需要跳过用太多升降号写成的调性过多的歌曲了。我们只需将歌曲转调到一个少意外符号的调性,在这个调性中演奏会变得更加容易,因为所有的意外符号都会显示出来。
将数字乐谱转调到C大调/A小调对于弹电钢琴的人来说尤其有意义。如今,大多数电子钢琴都配备了类似数字变调夹的功能。这一功能允许演奏者按下某个调的琴键,但听到的音符却是在更高或更低的调中演奏的。借助数字乐谱和数字钢琴,演奏者可以在像C这样简单的调中演奏每首歌,但声音可以在任何其他调中产生。这样,任何歌曲都可以以符合歌手音域或与他人合奏所需的调调来演奏。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对向精英大学捐赠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他阐述了“最强环节”和“最弱环节”活动之间的区别。强环节活动是指团队中能力最高的成员的能力在成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动(比如篮球,像尼古拉·约基奇这样的组织者可以决定球队的统计表现)。弱环节活动是指团队中能力最低的成员的能力在成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动(比如足球,通常需要多名队员成功传球,才能让像梅西这样的明星得分)。
我们可能会问,学习乐器是否应该被视为强链或弱链活动。我们是否更倾向于组织世界,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少数天才,还是应该促进大量平庸玩家的发展,他们可以娱乐自己以及他们的朋友和家人?理性的人可以接受这两种目标中的任何一种。也许传统的调号默认更适合培养天才,而自然默认则更适合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赋予不同的人选择不同记谱默认的权利,可能让我们同时满足两端的人才分布需求。
Share this post